2023-03-07 00:05:00
上世纪五十年代末,父亲曾写过一幅大字篆书《心画》,并题曰:“古人有‘书,心画也’一语,夫心岂易画哉!亦在于善推其心之所之而已。”这幅字应该是他探索新体最早的尝试。确实,“书,心画也”,从“心画”二字的书写明显不同于一般篆书,我们不难推测出他当时渴求变化、潜心探索的心态。六十年代初,父亲曾给浙江美院中国画系的一些毕业生写篆书作临别纪念,这是我们目前见到的比较早的一批扁篆作品。其实当时的篆书,字形仍以长方或方为多,只是横平竖直,转折有角,笔画清晰,参有隶势。此后字形渐渐趋向于扁,更似隶书;转折则渐趋于圆,略含草意;左右结构的字,故意向两侧拉开,致使整幅作品横向排列齐整,而竖行有时反而不显。这个时期的扁篆还在探索之中,尚未定型。不久,文艺界深入学习毛泽东同志《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》,有一次,父亲曾私下问我:“依你看,我这样写会不会被认为是‘存心让工农大众看不懂’?是不是背离了‘厚今薄古’的精神?”特别是“文革”开始后,他更不敢公开书写扁篆,但探索并未间断。1974年,父亲在浙一医院动前列腺切除手术,住院期间,我看到他躺在病床上,手指还在胸前一笔一画地比划,推敲着字画结构。1976年“文革”运动结束,“复古”、“脱离工农大众”的顾虑也渐渐消散,他题写匾额碑联时,开始大胆采用扁篆,如为岳飞墓重写的对联“青山有幸埋忠骨;白铁无辜铸佞臣”;又如为杭州云栖凉亭所题匾额“修篁深处”;再如为潘天寿先生和夫人所书的墓碑等等,他都采用了扁篆字体。水友们评论刷起
2023-03-07 00:05:00
上世纪五十年代末,父亲曾写过一幅大字篆书《心画》,并题曰:“古人有‘书,心画也’一语,夫心岂易画哉!亦在于善推其心之所之而已。”这幅字应该是他探索新体最早的尝试。确实,“书,心画也”,从“心画”二字的书写明显不同于一般篆书,我们不难推测出他当时渴求变化、潜心探索的心态。六十年代初,父亲曾给浙江美院中国画系的一些毕业生写篆书作临别纪念,这是我们目前见到的比较早的一批扁篆作品。其实当时的篆书,字形仍以长方或方为多,只是横平竖直,转折有角,笔画清晰,参有隶势。此后字形渐渐趋向于扁,更似隶书;转折则渐趋于圆,略含草意;左右结构的字,故意向两侧拉开,致使整幅作品横向排列齐整,而竖行有时反而不显。这个时期的扁篆还在探索之中,尚未定型。不久,文艺界深入学习毛泽东同志《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》,有一次,父亲曾私下问我:“依你看,我这样写会不会被认为是‘存心让工农大众看不懂’?是不是背离了‘厚今薄古’的精神?”特别是“文革”开始后,他更不敢公开书写扁篆,但探索并未间断。1974年,父亲在浙一医院动前列腺切除手术,住院期间,我看到他躺在病床上,手指还在胸前一笔一画地比划,推敲着字画结构。1976年“文革”运动结束,“复古”、“脱离工农大众”的顾虑也渐渐消散,他题写匾额碑联时,开始大胆采用扁篆,如为岳飞墓重写的对联“青山有幸埋忠骨;白铁无辜铸佞臣”;又如为杭州云栖凉亭所题匾额“修篁深处”;再如为潘天寿先生和夫人所书的墓碑等等,他都采用了扁篆字体。水友们评论刷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