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济大学党委副书记、校长 郑庆华
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,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,“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,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。”
当前,新一轮科学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,科学研究范式发生深刻变革。切实加强基础研究,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,作为人才培养的“重镇”,大学义不容辞。
“可以说,大数据思维、大数据时代的科学研究范式,对基础研究人才培养、基础学科建设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。”同济大学校长郑庆华教授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剖析,挑战主要有三个方面:一是基础研究难度相较于过去更高了,更多“无人区”的突破口往往出现在交叉领域,而非传统领域;二是应对国际科技竞争,面向前沿领域主动布局的迫切程度更高了;三是坚持目标导向和自由探索“两条腿走路”的系统统筹、集成要求更高了。
“归根结底,基础研究的基础,是人才。而人才培养,关键是要营造好的生态。”郑庆华直言,就教育而言,当务之急是要打造“不设天花板”的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空间。要有识“千里马”的慧眼,要为“偏才怪才”提供机会,要有宽容失败的度量和静待花开的耐心,更要通过制度创新和政策激励形成磁吸效应,加强高层次基础学科人才储备,引导更多一线科研人员坐稳坐住“冷板凳”,勇攀高峰勇闯“无人区”,更好服务“国之所需”。
,,bet365中国app(www.bet365gw.vip)是bet365博彩公司在线上直营的亚洲官网(365BET)。bet365中国app开放bet365最新网址、bet365中国大陆网址(bet365中国备用网址)、bet365中国app下载。bet365中国app是全球最大的博彩平台,bet365博彩是支持人民币的博彩公司,bet365中国app是博彩网推荐的体育博彩平台排名。
突破“卡脖子”难题,归根结底须在基础研究上有突破
文汇报:世界已进入大科学时代,基础研究组织化程度越来越高。您是人工智能领域专家,可否结合您的研究经历和感悟谈谈,这些变化对科研工作提出哪些新要求?
郑庆华:科学的主要任务是发现,而技术的主要任务是发明创造。科学发现是一切技术发明、产品设计、工程实现的基础。如果没有科学发现,我们就没有原始创新。
当今世界,国际形势风云变幻,我国对战略科技支撑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迫切,而掌握核心技术的关键,就在于基础理论和基本原理。
就拿当下广受关注的ChatGPT来说,很多人惊叹新技术带来的新变革。要知道,作为大型语言模型,ChatGPT的背后,有着数十年的基础研究积累,不仅需要强大的算力、算法支撑,还有来自全球各行各业的人提供数据。
以ChatGPT为切入点,我们可以把握当下人工智能领域的一种典型的研究范式:数据、算力、算法、知识——四个要素缺一不可,深度融合,由此构成新产品的“基座”。
评论列表 (0条)